年过五十岁的70后发现,“家不待客”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
发布时间:2025-06-07 16:45 浏览量:20
我有一个朋友,最近刚买了新房,正在兴冲冲地规划装修。
新房是四居室,朋友是一家三口且没有要二胎的打算,于是想一间当做夫妻卧室,一间当做预备的老人房,一间留给孩子;
还剩一间他们想布置成多功能房,里面会放有书架、投影幕布、电脑桌,还有小沙发和地毯,闲暇之余完全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。
谁知道朋友的父母一听说这个规划,立马就指责起她来,问她为什么不留一间客房?如果亲戚过来了要住在哪?
朋友则是完全跟不上自己父母的脑回路,自己家的房子,还要专门留一间给几年都可能不来一次的外人?
父母说:“你在杭州定居,万一有朋友有亲戚想过来旅游,你让人家住哪?你看看你买的餐桌,就这么点大,多几个人来了都坐不开!”
朋友只好耐心解释,多留一套客房作用不大,还不如改成全家都需要的多功能房;
如果真的有亲戚来了她可以帮忙订酒店、订餐厅,不仅自家人不用忙活,客人还舒舒服服的,何乐而不为呢?
最后这个话题也是不欢而散,父母觉得朋友没有人情味,朋友觉得父母没事找事给自己添堵。
其实,很多上了年纪的长辈,特别是过了五十岁的70后,他们大部分人早已发现如今的社会变得越来越“冷漠”了。
可能对门住了几年的邻居基本没打过照面,亲戚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聚会一次;
平时的家长里短好像在手机上就能说完,见不见面的也没什么必要。
而修筑在钢筋水泥城市中的小家,也被现在年轻人打造成了自己的一片天地,对于外人敬谢不敏。
看来在家待客的大趋势早就已经过去了,所以这个社会的人情味真的越来越淡了吗?
且不说大城市,就说以前最为热闹的农村,三两个人聚在一起都可以成为“情报组织”,串门聊天更是平常;
一旦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,在家待客也是最重要的一环。
大家推杯换盏,热络地问起近况,相互祝福鼓励、联络感情。
而如果一家出了什么事,只要在门口一呼唤,就会有邻居和亲戚前来搭一把手。
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农村渐渐只剩下了两种人:老人和孩子。
年轻人出去上学,成年人外出打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外面的世界格外诱人;
农村就像是一台被淘汰掉的老机器,虽然还能运转,但终究还是比不过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。
从前,大家都是“抬头不见低头见”,而现在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两次,人与人之间再也没办法联系感情,那人情味也就合理地随之减弱。
那更不用说城市中的那些楼房、公寓,勉强够出来打工的人住就算了,哪里还有地方招待客人?
农村地盘固然是大,有场院和堂屋用来待客,可城市的小两居、大三居,却一眼就能看到头;
不仅没有待客的地方,若有来客一些人还会有一种隐私被侵犯的不适感。
个人空间对于年轻人来说,舒舒服服、四仰八叉地躺在家里是最惬意的事,“家中来客”对于他们来说,已经变成了一种折磨。
要面对长辈的催婚催育、要被盘问工作生活、要被居高临下指指点点、要被家长拿出来打压贬低、和其他同龄人比较……
可要是自己的朋友来到家里,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,开玩笑的讲,你甚至可以指使你的朋友下厨做饭给主人吃,出去买奶茶给主人喝……
说到底,父母带回家的客人、一年见不上两面的亲戚,对于年轻人来说根本谈不上什么感情;
他们最注重的,是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不容侵犯的边界感。
牛津大学心理研究者Dunbar提出的邓巴定律认为;
人类大脑的容量是有上限的,大约能够维持150段有意义的关系,就像是手机电脑的内存有限,装不了那么多APP一样。
而我们的社交关系是分层级的,通常为:
5个亲密家人和朋友(高度信任);15个好朋友(分享生活);50个熟人(偶尔见面);剩下的则关系生疏,只是点头之交。
只有亲密且有意义的社交关系,年轻人们才会将其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,开放自己的隐私空间给他们。
而长辈们所认为的年轻一代“没有人情味”,大多数都源自于两代人不同社交需求和社交层次之间的矛盾。
社交成本的评估记得前段时间,社交媒体上一位博主首创的“一锅出”菜系火遍全网,引发众多网友纷纷模仿。
一锅出就是将所有的肉类、耐煮的蔬菜全部丢进锅里;
放上调料开始炖煮,锅上再架起蒸笼,将需要蒸熟的鱼、虾、汤品等等放上去,盖好盖子焖熟。
最后将蒸菜全都端出来,把大块的肉类切块放上其他调味料,小块的肉类直接摆盘;
这样做菜,一个小时就能做好“八菜一汤”,非常敷衍但也是非常方便。
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:“这样待客一点都不诚恳,意义在哪里呢?”
这位博主创造的一锅出菜系不是给人吃的,正是给自己老公隔三差五带回家来的狐朋狗友吃的。
在家待客是最需要主人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的,打扫房间、准备饭菜、餐后收拾、扔掉垃圾等等。
对于现代人来说,时间和精力是很宝贵的资源,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社交上,还不如去做一些更有用的事。
根据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,社交关系是需要相互能够提供价值的;
不论是情感价值,还是经济价值,亦或是人脉资源,这样的交换才能让人真正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。
而那些只会在一起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,根本无法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价值;
相反还经常向我们索取,这样的成本巨大收益微薄的社交关系,为什么要用心去维持呢?
人情味变淡不等于对社交和亲情的拒绝,而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,人们对于不同生活方式和个人隐私空间的重新审视和选择。
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社交需要,尊重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空间的决定,让不同的友谊和亲情能够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延续和升华。
-The End -
作者-专序
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
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请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