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在作妖!高考不是作秀场,家长收起奇葩操作,给孩子真正的支持
发布时间:2025-06-08 18:13 浏览量:11
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大幕,学生本应是这场青春角逐的主角,但近年来,越来越多“花式送考”的家长吸走了所有眼球。旗袍、高开叉、紫色内裤、甚至投诉让高铁减速……家长们的奇招令人咋舌,高考仿佛变成了一场与考试无关的闹剧。
其实每年高考季,“愿子旗开得胜,紫腚能行”等吉祥话层出不穷,家长为孩子加油打气原本是一片好心。但伴随着谐音梗和民间习俗的推波助澜,这种祈福却逐渐变形为一场“行为比拼”。
就“旗袍送考”来说,最初不过是希望用中国传统服饰讨个好彩头,展现美好寓意。可到了现场,各路家长为了抢镜拼创意,旗袍的颜色越穿越艳,开叉越开越高,不少爸爸也纷纷加入,自嘲“啤酒肚无畏”,更有男老师被裹挟其中。考场外,人声鼎沸、衣袂飘飘,有时候比学生考场情绪还激烈,让人忍不住发问:这是加油还是添乱?
祈运的方式还有“紫色内裤”大卖热潮,“紫腚能行”爆火网络。甚至据说某地考前紫色内裤一度脱销。群众的想象力无所不能,谁能想到,“内在美”成了考场运气的决定性时尚单品?
另外一种令人瞠目的是极端举动。有家长居然向铁路部门投诉,要求高铁减速——理由很简单,高铁经过会产生噪音,影响到孩子考试,这要全国交通如何配合?还有地方甚至出现投毒青蛙,只为“消除噪音”。这些行为看似为了孩子考虑,实则完全失衡,既破坏社会秩序,也扭曲了教育的本义。
不止如此,一些家长过度焦虑,无底线满足孩子各种需求,从送考车辆、特殊路线,到考前疯狂补习,一个个拼尽全力,甚至尝试用歇斯底里来让考生安心。殊不知,这反而传递出沉重压力。有学生坦言,家长这样的“重视”让他们感觉担子更重,稍有闪失便愧对父母辛苦。
对比几十年前,老一辈参加高考大多自食其力,“忘带准考证,自己回去拿”,也没有父母跟随跑腿陪考。那时物质不丰富,精神压力却更纯粹。而当下,集体派对式的考场送别,亲人齐上阵,反倒让考生身心俱疲。
更重要的是,考试成绩的高低并非靠旗袍、内裤或任何外在符号,就能“锦鲤附体”。教育的本意是让孩子通过平日点滴积累成长,最终独自迈入人生新阶段。过度依赖运气和狂欢,实际上是对努力的漠视,对科学精神的放弃。
这些花哨做派的背后,透露的是家长焦虑和社会浮躁。也许多数家长的出发点是善意,但方式上的用力过猛,最后只剩下噱头,丢失了教育和关爱该有的分寸。
高考本就应追求公平、理性和尊重努力。如今一些家长的“创新方式”已偏离轨道,只会徒增孩子的负担和社会的困扰。我们不妨适时放下“花式加油”,用温和理性的态度,为孩子营造真正安静、稳定的环境。
人生没有捷径,成功无法靠作秀叠加好运。与其追逐流行、迷信形式,不如帮助孩子调整心态、做好准备,用行动彰显榜样,用理解和包容守护成长。这,才是家长最值得送给孩子的“通关密语”。